分享

债券违约事件频发 多家公司信用评级连续下调至C

新京报证券2019-01-18 22:39:07 阅读

新京报讯  据1月17日康得新发布的公告显示,其主体信用等级被新世纪评级由CC下调至C级,同时,相关债项“17康得新MTN001”和“17康得新MTN002”的债项信用等级也由CC级被下调至C级。这已是1月2日以来,康得新第4次被下调主体及相关债项信用评级,短短半月内,其评级由AA+被断崖式下调至C。

据其1月15日晚间公告,公司2018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18康得新SCP001”截至本息兑付日2019年1月15日,不能足额偿付本息10.41亿元,已构成实质违约。而应于2019年1月21日兑付,发行总额5亿元的“18康得新SCP002”,亦存在不能按期兑付的风险。

对于原因,康得新解释称,公司未能按期足额偿付本息,资金周转出现暂时性困难,系受到宏观金融环境及销售回款缓慢等因素影响。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8年10月以来,已有多家上市公司或其大股东信用等级短期内被连续下调至C级。包括:神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永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宏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业资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盛运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据市场上对于评级的判断,一般将C级视为破产级,即不能偿还债务。

为何集中出现信用评级由相对较高水平迅速下调的现象?

据了解,目前国内债券市场由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和银行柜台债券市场三个部分组成,三个市场相互独立又各有侧重点。从债券市场成立之初就一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发债企业的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及信用风险不能充分暴露在市场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者在不能充分了解债券风险就进行投资决策,极有可能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信港信用评级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毅在1月17日信港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主办的信港信用风险管理系统产品发布会上提出,与上述形势相对,风险管理行业却面临着尴尬:目前国内信用评级面临着行业准入门槛、商业模式不清晰、制度约束等,这也导致长此以往有可能造成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市场高度呼吁创新性信用风险管理工具。

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也在对征信行业和信用评级行业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周虹教授则预测,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征信行业和信用评级行业将逐渐走向融合。她提出,传统意义上的征信评级是一个被动的委托的评级,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如国际上三大巨头资信评级对委托评级这种形式进行质疑以及国内评级事件的发生等多个事件为主动评级系统的升级和上线带来了机会,也使得市场逐渐认可这样的主动评级机会。

同时,周虹指出,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使得量化的基础越来越强,数据和结果出来的客观性也越来越得到了认可,这为主动评级系统的市场定位和未来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契机,信港背后股东强大的大数据技术能力让其未来充满着很多可能。

免责声明: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文章发布后30日内与我们联系。
分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