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空温控物流产业如何加速崛起?人大代表周云杰建议这么做

热门资讯 2023-03-08 11:06

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重构背景下,冷链物流正在成为影响高端产业国际供应链加速重构的关键环节,更是撬动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高速发展的新蓝海。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突破4500亿元,增速迅猛。而随着市场扩张、需求增长,产业配套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短板也愈发凸显。

根植实践沃土,着眼产业发展全局,2023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带来了《关于加快建设我国航空温控物流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议》,聚焦当前形势下如何加速产业崛起、实现高质量发展。

科技突破,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依托万亿级别的生鲜、医药市场,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正在由起步阶段进入快速上升期,早在2020年,市场规模便已接近3832亿元,市场空间巨大。而在高端航空温控物流领域,生物医药更是其中占比最高、货值最高的产业,这也对我国航空温控装备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航空温控产业由于起步较晚,目前面临着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装备进口依赖性高、配套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这与我国相关产业发展以及国际地位严重不匹配。同时,对国外主动式航空温控物流方案的依赖,也容易产生战略新兴产业信息泄露风险。

《“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国际物流网络化发展,补齐短板,打造一体化运作的航空物流服务平台,逐步形成优质高效的国际航空物流服务体系。在市场需求与政策支持的双重推动下,我国航空温控产业已迎来抢抓国内需求“量”“质”提升机遇、增强国际主动权的关键窗口期。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支撑与产业链供应链的深度协同。为推动我国航空温控产业高质量发展,周云杰提出三点建议:

第1, 制定主动航空温控装备核心技术攻关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鼓励企业、高校等科研主体参与,强化基础原材料、核心零部件等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第2, 进一步规范管理进口品牌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器在国内航空器上的使用,确保我国航空温控物流的安全、高效、规范运营。

第3, 加速推进航空温控物流配套服务及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建设,组织航司、货代、国内主动航空温控物流装备企业等打造一体化开放式航空温控物流产业生态平台。

在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海尔已经率先开启航空温控领域的“破局”与探索。2022年9月,海尔自主研发的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搭载南方航空物流航班顺利抵达德国法兰克福机场,圆满完成首飞任务。数据显示,海尔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不仅性能优于国外品牌,同时用箱成本降低了30%-50%。这不仅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首条国际航线成功开通,也意味着“中国造”高端航空冷链物流装备正式登上国际竞争舞台,为推动我国供应链安全稳定发展释放动能。

构建生态,畅通产业发展双循环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的背景下,航空物流在国际循环中对推动资源要素时空组织调整优化的重要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时代浪涌中,创新在前、布局长远的企业往往更能够把握发展先机。从对航空温控箱一无所知,到自立自强实现技术突破,自主研发产品状问苑沙晒Γ6鲇昧�1年多一点的时间。以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突破为契机,海尔已牵头建设了全球航空温控产业生态平台,并初步完成了产业全球化布局。

目前,海尔已逐步建成了辐射全球市场的运维网络,在海外,以阿姆斯特丹、法兰克福、列日等机场为支点的国际运维网络正日臻完善;在国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香港等城市也已建成相应运维站点,成为带动产业发展、加速行业升级的“先行者”。

从技术突破、平台建设再到全球化体系布局的全面突破,快速响应产业需求、把握时代趋势的背后,体现出的是海尔在新兴产业领域所展现出的生态优势。

敢于踏入“无人区”,源于深厚的创新资源积蕴与开放的创新体系。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海尔建成覆盖全球的“10+N”创新生态体系,并通过HOPE创新生态平台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形成高效联动的创新布局。

科技自立自强,才有“组局”的实力。今年年初的海尔创新年会上,周云杰明确提出,海尔将心无旁骛,持续聚焦智慧住居和产业互联网两大赛道:以海尔智家为载体,实现在物联网智慧住居领域的全球引领;抓住数字经济的新机遇,做优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做深大健康产业、城市治理互联网、汽车产业互联网和新能源产业互联网四个垂直领域。

世纪变局下,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世界范围内不确定性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周云杰指出,要“以全球化服务全球化”。航空温控领域的探索只是冰山一角,以技术“破局”为基石,锚定智慧住居与产业互联网两大赛道,海尔正持续发力,助推国内国际双循环畅通。同时,作为跨国企业,海尔也将充分利用全球布局优势,以实体经济为根基进一步释放创新动能,以生态优势辐射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赋能。

 

免责声明: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我们联系。

首页 广告服务 商务合作 寻求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