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部分代表委员展开热烈讨论。
“链主”带动,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
听完政府工作报告,中铝高端制造党委副书记、总裁李谢华代表深有体会。
他告诉记者,围绕制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应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分类分级制定创新链产业政策,鼓励上下游企业联合,整合社会资源,成立一批联合创新实体企业和机构,组织力量集中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瓶颈。
通过建立产业联盟、创新共同体,中铝集团打造了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模式。那么,如何提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的效率和活力?
李谢华建议,实施产业链“集约化+差异化”,在重点制造领域形成高质量产业链集群,打造产业链集团和国家级产业园,减少重复投资和内卷,提升行业的集中度,增强产业集中管控能力。在非重点、细分的制造领域,则要结合地域的优势,与市场高度联动,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实施差异化、灵活发展。
海信集团作为智能家电“链主”企业,2022年与鞍钢等链上合作伙伴共计成立28个联合实验室,与京东方等战略供应商合作开展技术联合项目190项,实现链上企业技术互补。
“企业做大了要有‘公责’。‘公责’不仅在于集中力量攻克底层和前沿技术,更在于引领产业上下游共同发展。”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贾少谦代表举例说,海信以自身的稳健发展拉动产业链合作伙伴数量增加、规模提升,2022年仅青岛地区就带动10个品类、15家供方投资建厂和扩大产能,拉动新增年产值近百亿元。
科技赋能,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如何把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更好结合起来?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委员认为,提升关键核心技术供给能力是题中应有之义。
“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以产业链技术评估为基础,全面梳理产业链短板、提前布局的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清单,实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充分运用‘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逐步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施卫东说。
“技术创新是提升产业链韧性的根本,唯有练好‘内功’才能走得更远。”贾少谦表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突出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链主”企业带头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结合,离不开高效适配的创新生态体系。对此,李谢华认为,应改革现有科技体系,提高企业科研决策话语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金介用”深度合作、开放共享的创新体系,真正释放科研人员活力。
这与施卫东的想法不谋而合。“整合‘政产学研用’等资源,构建企业出题、高校和科研机构答题、各类创新主体协同联动、相互赋能的区域创新联合体;以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为主攻方向,打通科技供给能力堵点,加快构建科技、产业、金融协同互促的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施卫东给出了具体的路线图。
良好的创新生态还需制度呵护。施卫东建议通过拆除阻碍产业化的“弹簧门”“篱笆墙”,逐步降低科技型企业各项税费和成本,持续完善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同时,建立基于“创新资源”合作的跨区域人才联合培养机制,促进“科技创新券”的跨区域通用通兑,调动各类主体的创新积极性。
数字驱动,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数字技术正加速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
“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一表述,江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特级技师刘辉代表感触良深。
“整个汽车产业链进行数字化转型是必然趋势。从行业来说,需要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和配套政策,鼓励汽车龙头企业在自身数字化转型同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转型,提升产业链的整体效率,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刘辉建议。
“石油化工产业加速发展需要数字化转型的驱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兼齐鲁分公司代表、齐鲁石化公司党委书记韩峰代表看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石油石化企业需要数字科技赋能,推动5G技术在石化行业的应用。
“基于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特殊性,建立健全行业5G建设环评标准和相关规范,稳妥推动5G在石油化工行业的落地应用,探索全要素的‘5G+’安全生产制造模式,实现生产过程更加平稳、安全、高效,以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能源产业升级。”韩峰建议。
免责声明: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布后的30日内与我们联系。